近日,网友岚岚(化名)向海报新闻记者反映,自己在分期服务平台还呗 APP 注册了账号,此后的半年左右时间里,持续受到骚扰电话困扰。

网友发帖截图
岚岚说,去年她出于好奇下载了还呗 APP 并用自己的手机号注册账号,随后又将其注销。没想到几天后,她开始频繁收到骚扰电话,该情况一直持续了半年左右。
岚岚告诉记者,对方自称还呗工作人员,使用的是私人手机号," 各种电话问我要不要借款,短信也有,就是引诱我借钱。我没借过一分钱,就被打了这么多电话,借了钱的岂不被烦死?"
近期有媒体报道称,有还呗 APP 用户因借款逾期收到侮辱短信轰炸,其借款时预留的联系人也受到骚扰。还呗客服对上述短信予以否认,而当事人则认为,即使短信不是平台所发,平台也存在泄露信息的嫌疑。
玮玮(化名)曾在网上求助称,明明没使用过还呗平台,却在去年 6 月收到了内容以 " 还呗 " 开头的短信,其中提到某当事人 " 涉嫌故意拖欠,材料已归档转交户籍辖区法院受理,现通知本人应诉 ",而该当事人的姓名是玮玮的高中同学。

受访者供图
7 月 8 日,玮玮告诉记者,自己和这名同学已经三四年没有联系过,不知道为什么会收到这些短信,最开始她怀疑是诈骗,后来她得知,该同学的一些共同好友都收到了类似短信。
" 我问过这位同学,他说不需要管。" 玮玮说,这个情况她一直没有处理,直到现在,她还时不时会收到类似的消息。发短信的平台不只还呗,还有其他平台,她也分不清是不是官方发的。
值得注意的是,数禾科技官网明确写道:" 还呗官方人员不会通过个人短信、个人微信等方式联系用户。"
记者以投诉者身份拨打还呗官网公布的投诉热线,工作人员称,如果借款人预留了联系人信息,则联系人可能会收到提醒电话和短信。被骚扰本人可以打电话给平台,平台会进行核实,看是否能为其申请屏蔽电话和短信。关于催收电话或短信,工作人员回应称:" 还呗是合法合规平台。"
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看到,还呗 APP 累计投诉量达 2.6 万条,投诉内容多提及泄露个人信息、暴力催收、威胁恐吓、骚扰亲友等信息。
有网友在黑猫投诉平台反映称,还款逾期后,没有收到过官方电话,却收到平台利用私人号码进行的恐吓,其家属也收到群发的催收短信。而还呗 APP 则回复称:" 根据双方合同约定,在逾期情况下,用户授权债权方可以通过注册时填写的紧急联系人核实信息与转告,该情况并不违反合同约定。"
另据消费保平台显示,还呗近 30 天被投诉问题总数共有 354 条,其中投诉内容占比最高的是 " 暴力催收 ",为 24.29%;投诉其 " 隐私泄露 " 的内容占比为 20.62%;还有 15.82% 的投诉称该平台 " 服务态度差 "。

消费保平台截图(截至 7 月 9 日 16 时)
官网资料显示,还呗 APP 是一款基于消费多场景的分期服务平台,于 2016 年 2 月正式进入市场。通过与持牌金融机构合作,为大众提供个人消费信贷服务,并为小微企业主提供贷款资金支持。截至 2024 年 6 月,还呗累计激活用户 1.5 亿,为 2000 万用户提供合理信贷服务。
还呗的母公司是上海数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 " 数禾科技 "),该公司成立于 2015 年 8 月,是分众传媒投资的金融科技企业。据分众传媒年报,2024 年,数禾科技实现营业收入 96.81 亿元,同比增长 28.72%;实现净利润 9.42 亿元,同比增长 21.80%。
今年 3 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国家标准《互联网金融 个人网络消费信贷 贷后催收风控指引》,此为我国首个聚焦贷后催收业务的国家级规范。
该指引明确,金融机构和第三方催收机构应只向债务人催收,不应向联系人催收。向担保人等连带责任人催收应以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和协议约定为限。符合特定情形的,催收人员可与联系人联系,而联系人明确拒绝催收人员的请求或要求催收人员不得再联系的,催收人员不应再与其联系。
该指引明确,催收人员只可向联系人询问债务人联系方式或请其代为转告债务人与金融机构联系,不应透露债务人的逾期欠款金额,欠款时间等欠款信息。当联系人明确表示愿意为债务人偿还欠款时,可视情况提供还款所需必要信息。
此外,通过发送短信、语音、5G 消息等方式开展催收作业的,应符合电信行业相关规范。双方已事先约定催收时间的,催收作业从其约定。双方未约定催收时间的,催收作业不应在每日 22:00 至次日 8:00 进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